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梦境家园
作者:陈国先  发布时间:2011-10-27 16:07:50 打印 字号: | |

烟雨朦胧的国庆节我跟着朋友走进素有梦境家园之称的黄姚古镇,这里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自从看了《面纱》之后,霍乱曼延的梅谭府,一个风光秀丽偏僻的乡村,有山有水,有水有桥,有桥有亭,那就是黄姚古镇这块宝地在我脑海的最初印象。记忆最深刻的是影片女主人吉蒂讲我们是坐了一周的火车,走了一周的路,坐了一周的轿子,才到这里的

    幸运的是:黄姚与我没有坐一周的火车,走一周的路,坐一周的轿子的距离,而是两个半小时的汽车。这么便利的条件,我为何迟迟不拜访它,难道我跟黄姚也隔着一层面纱?或许真的像沃特·费恩医生和吉蒂那样:感情是一个游戏,藏在面纱税下,有时,也许只有耐心、容忍,你才会了解身边的人。我跟黄姚的感情也算是个游戏吧,多了份耐心和容忍,这样来了解它可能来得容易自然些。

    如今,我带着这份耐心和容忍来了来到黄姚,没有碰到沃特·费恩医生接触的病毒,没有吉蒂那样的恐慌情绪有的是面对这位有着无数沧桑的黄姚老人的那份平静。下车后,没有急于逛古镇,而是在镇上找了一家名叫金兰居的旅馆安顿。接下来要做的当然是要闻闻黄姚的味道正像品一壶好茶,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方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说到黄姚的味道,当然要数调味佳品豆豉了,那是黄姚人历经十几代人呕心沥血的研究,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为了不留遗憾,于是找了家名字叫信义餐厅的小店,点了豆豉清蒸排骨,豆豉红烧鱼,豆豉炒大白菜,算是小小的豆豉宴。菜上桌,豉香郁馨,隔壁闻香,让人忍不住动筷,乌黑透亮的豆豉入口即化,口感润泽,香气浓郁,这味道我想就是这位黄姚历史老人的醇厚。

    随着豆豉香味的飘散,夜幕也降临了。爬上金兰居旅馆的顶楼天台上,向远处远眺,星星点点的灯火点缀着古镇,古镇清净而详和,每座古房屋门口都挂着红灯笼,灯笼上写着古房屋主人的姓氏。要数规模,最大的保存完好的要算是郭家大院。它距离我住的旅馆不远,在微弱的灯光下还能看得清楚它的布局,郭家大院是古镇典型的平地庭院式建筑,大院宅第曲径通幽,布局精巧,圆形的太阳门和月亮门更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既蕴涵着阴阳变化的风水原理,又寓意着与日月同辉之深意。据记载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郭家大院的主人有显赫的历史背景,其祖先是盛唐有名的将领郭子仪,郭子仪以平息安史之乱而挽救了唐王朝,被封为汾阳王,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他死时德宗亲临安福门哭丧,赠以太师称号,陪葬在建陵。郭子仪多福、多子、多寿,共有八子七女,其后代子孙后来先后搬迁到了全国各地,甚至移居海外。黄姚的郭姓属郭子仪的第三子郭??之后,南宋时期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搬迁至广东高明市,明朝中期搬迁到这里,曾以加工豆豉为业。修建郭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郭际康,乃清朝乾隆晚年间进士,曾任前江南江西副主考官,历事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因他为官清政廉洁,晚年仍能勤于公务,深受朝廷器重,在他晚年暨夫人古氏八十一寿辰,道光帝特赐他镀金的御匾——“稀龄举案以示嘉奖,如今郭家大院的正厅里还悬挂着这块皇帝御赐的牌匾。遗憾的是,由于文革时期稀龄举案四个大字表面的金子已经被铲了去,因此使这块匾额失去了它原来的金碧辉煌,但匾额上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见,似乎仍在述说着当年主人的辉煌历史。古镇上,像郭家那样藏在古房里的故事真是数不胜数。站在天台上,默默地注视这位历史老人,细细品读着他背后感人故事,就这样伴着它十分享受地入睡了。

    第二天,破晓,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当我醒来爬上天台时,古镇已炊烟四起,在晨雾的遮隐里,在朝阳的照耀下,古镇是那么迷蒙飘渺,神秘令人向往。急忙洗漱,马上带上器材,来到古镇小巷里。这时,朝阳已经在我到来之前偷偷溜了进来,古镇没有了夜晚的清净。小孩带着自己的小狗欢快地在小巷里窜来窜去,妇女们提着衣物到小河边涤洗,老人在自家门口摆放着要烤晒的玉米,游客在大街小巷拍照留念。或许,我应该像这些游客那样去感受古镇的历史。可自己怎么也提不起那样的情绪,只是在每迈出一步,每踏上一块青石板,都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厚重,仿佛都有一个让人急于倾听的故事。不知怎么,自己的眼光老被那些被很多人遗忘的小东西吸引,那些小东西在我眼里是古镇的真实。比如,那一抹落在屋檐的朝阳,那一株长在墙头的小草,那飘在小河水面上的落叶,那已经荒废的碾坊这也许是出于我平时喜欢观察一个人的一蹙一颦而不喜欢去了解他惊人的举动的习惯。看看,那碾坊里的碾石,虽然长了些青苔,但你站在它旁边,手把握着碾石的手柄,那轱辘轱辘的响声又仿佛飘荡在耳畔,那屈着身体绕着碾盘转动的身影又展现在眼前。他们的一生或许就是一直摇动碾石,听着碾声,绕着碾盘来回转动。再或许,我的一生也像他们那样曾经来过这里,曾经抚摩着碾石的手柄,来回转动,若干年之后也成了隐藏在这碾坊后面让人去猜测的故事。沿着小河,走过带龙桥,窜过劳芳巷,看过郭家大院,算是尽力去了解黄姚这历史老人的过去和现在,寻找那些感动自己的大事小情。当然这未免显得造作,但自己毕竟来过,看过,想过,也算是对自己的安慰吧!

    随着太阳对古镇的烤晒,要离开了,就像我来的时候那样,古镇依然是那么平静。或许我不该抱着极大的期待和挑剔的心情来看望这位饱含沧桑的历史老人,走的时候,又突然想起了吉蒂讲的:我们一直在寻找对方缺失的品质,太傻了。

来源:桂林市叠彩法院
责任编辑:余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