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办案札记
执行赡养案件的几点体会
作者:谢国淑  发布时间:2012-06-19 11:17:38 打印 字号: | |

农村老年人赡养案件虽然占基层法院执行案件数的百分比很少,但是此类案件一直是基层法院院执行工作中的难点,结合本人从事执行工作的粗浅体会,谈谈如何执行好赡养案件,确保老有所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一、执行赡养案件必须掌握赡养执行案件的特点。赡养执行案件主要特点是:1、申请人多为年老多病的弱势群体。赡养案件的申请人多是年龄已高,往往体弱多病2、赡养案件当事人之间矛盾较大。赡养案件往往是家庭矛盾纠纷案件,申请人和被执行人之间往往因家庭矛盾发生。3、赡养费的给付具有定期给付性和多次性。法院经审理在赡养费的给付上,往往是每月、每季、每半年一次,履行至老人去世为止。4、赡养案件的执行往往使执行人员费时费力。该类案件由于是家庭矛盾,执行人员往往为化解家庭矛盾,创造良好的赡养环境,防止矛盾激化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案件的义务人履行给付义务。

二、执行赡养案件必须找准执行难的原因。赡养案件执行为什么执行难,笔者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当事人对调解、判决自动履行的少。被告在案件审理时往往只是慑于法律与舆论的压力,暂时同意调解,一旦达成了调解协议,相当多的案件往往是赡养人主动履行了一段时间,又拒绝继续履行。2赡养人与被赡养人矛盾深,短期很难化解。赡养类案件往往是由于当事人多年甚至几十年家庭矛盾积累,最后引发子女不赡养父母的结果,此类案件中,虽然父母在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很好,但是子女对老人的宽容太少。3、被执行人查找难,被赡养人情绪激烈。由于被执行人系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人的流动性也大,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很难找到当事人,也很难查到固定的可执行的财产。同时被赡养人往往没有城里人的社会保障,一旦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生活也成问题。被赡养人的情绪比较激烈,甚至出现没能及时执行到位时被赡养人就在法院不肯离开的情况。4、执行时间长,赡养执行案中,多次执行的占70%以上。由于此类案件一般只能按段执行,法院每次只能执行到期的赡养费,往往一个案件,人民法院得几年不停的执行,并且此类案件不宜简单的采取强制措施,情理性的工作更多。

三、执行赡养案件必须必须因案施、灵活多样。

执行赡养案件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为主,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只有使被执行人从思想上消除障碍,才有助于义务的稳定履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该类案件的执行时应从以下入手。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执行此类案件时要注意法律知识的宣传,宣传该类案件执行的法律依据,执行该类案件对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和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思路,委托基层组织执行,或邀请基层组织、当事人的亲友协助执行。因为赡养案的执行内容杂,执行周期长,执行对象特殊,委托或邀请人民调解组织或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执行或协助执行,当事人的亲友介入,不仅能有针对性地发挥其亲和力和作用力,引导双方“思前想后”,促使双方互谅互让,做到案结事了,而且能做到及时、有效,节省人力和物力,节约司法资源。

    3、执行中,对妨害子女尽赡养义务的儿媳、女婿,要处罚。有相当一部分赡养纠纷,是因为儿媳、女婿的干涉导致子女无法正常地履行赡养义务,只有对妨害子女尽赡养义务的儿媳、女婿给予必要的处罚,才能排除妨碍,消除子女的顾虑,去除“病根”,解决问题。   

    4、加强与党委、政府的协调,借助必要的行政手段。赡养案件法律文书生效后,执行过程中,有些案件根本无法执行,要么被执行人长期下落不明,要么被执行人几乎无任何财产。这就要求我们拓宽执行视野,因为法院的司法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诉讼和执行是解决纠纷和社会矛盾的最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要完成解决争议、平息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离不开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其他手段,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协调、配合。在党委、政府的参与下,做好老人的安抚工作,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

5、严厉惩处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强制措施是执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执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对那些有能力而一味拖延,甚至阻扰、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在宣传教育无效的情况下要依法实施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从而有利于案件的顺利执结,还可以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对其他被执行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来源:资源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