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1月17日,被告阳××驾车由临桂县五通街往两江方向行驶,行驶至五通车站三岔路口右转弯时,与骑自行车的原告苏××侧面相撞,造成原告受伤的交通事故。事故经交警大队认定,被告负事故全部责任,原告不负责任。事故发生后,原告即被送往医院治疗,经医院诊断:车祸致原告全身多发伤,闭合性胸外伤,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颜面部开放性外伤等多处受伤。经有关司法坚定中心鉴定,原告头面部伤被评定为九级伤残,肋骨伤被评定为十级伤残。原告于2012年7月9日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评析】
本案是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双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的承担以及赔偿项目的范围和计算标准并无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原告的多等级伤残情况应如何计算残疾赔偿金。
2002年3月11日公安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667-2002,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自此,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应依据该国家标准计算。该标准在附录B《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中明确规定了在多等级伤残情况下计算残疾赔偿金的方法。根据该标准的规定,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赔偿计算公式为:
C=Ct×C1×(Ih+∑Ia,i)(∑Ia,i≤10%,i=1,2,3……n,多处伤残)
上诉公式中各项符号的意思:
(1)C是指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即具体案件中伤残者根据事故责任、事故发生地、户籍以及伤残程度的不同可以实际获得的的伤残赔偿额。
(2)Ct是指伤残赔偿总额,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的规定,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C1指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0≤C1≤1。
(4)Ih 指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实践中,具体的伤残等级对应的比例为:一级:100%;二级:90%;三级:80%;四级:70%;五级:60%;六级:50%;七级:40%;八级:30%;九级:20%;十级:10%。
(5)Ia 指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10%。但是应注意,当几个伤残等级中有一级伤残时,其他等级被吸收,不再计算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同时,因为上述标准未规定应如何确定每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的具体数值,因此,司法实践中,各地法官做法不一,法官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0到10%的幅度内自由裁量。笔者认为,因Ia可以取值的最大值是10%,而几个伤残等级中有一级伤残时,其他等级又不再计算伤残赔偿附加指数,所以,其他伤残等级为二级时取值10%比较合理,依次类推计算其他伤残等级的附加指数,这样做有利于维护作为弱势一方的受害者的权利,及时化解矛盾。
由此,上述标准的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伤残赔偿总额×赔偿责任系数×(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1 伤残赔偿附加指数2+……+伤残赔偿附加指数n)
本案中,原告的伤残赔偿总额为4543元/年×6年=27258元;因本案是被告负事故全部责任,因此,被告的赔偿责任系数是1;因原告头面部伤被评定为九级伤残,肋骨伤被评定为十级伤残,因此,其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是20%,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人民法院相关判例,伤残赔偿附加指数为8%,综上,原告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应为27258元×1×(20% 8%)=7632.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