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农村出生,也未在农村成长,但却仍旧热爱着那一方净土。特别是那些个夏里,充满乐趣的农村净土。
母亲说,小时候的我像极一个假小子,总爱跟着堂兄弟们去田地里玩闹。每年五六月,便开始倒计着迎接暑假的到来,因为我知道,我的乐园又要来了。
在农村渡过的每个宁静的夏夜,总有那“呱、呱。。。”声做伴,除此也没有其他和鸣的奏响声了。但我却不觉单调,反而觉得这便是蛙声自成旋律的乐响。在每一个夏夜,蛙声充斥着整个夜的村落,无论在田埂上,还是屋里,只要耳朵愿意聆听,便就会收获一场心灵上的宁静归属。《西江月》中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孟夏》中有“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还有那《阌乡寓居十首·蛙声》中的“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这一片片蛙声,是聒噪还是宁静,我想,只能取决于个人心境吧。而对我而言,当然是后者。不过,古人的用词之道我自然不会,也自然无法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不出这般境界。但我想,年轮的变迁却迁移不了农村乐趣的浩繁博大。它,始于田园,妙于心境。这里诗词的引用,便有些“借花献佛”的意味了。婶婶是老家有名的巧手,手工活特别细腻。“老爷“竹椅,还有精致的竹扇,自然统统是出自婶婶之手。夏夜时,一大家子人便坐着家门口乘凉,人手一把奶奶编织的竹扇。时不时有村里的老人小孩从家门口走过,打个招呼。在哇声的和鸣中,伴随着一种幽往神思的美妙乐曲,伴随着自然的祥和,一个夏夜又这样宁静度过。
农忙便是我钟情于农村生活的另一理由。或许从朗朗学语时,父母就开始教导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上学后老师们更教会我们爱惜粮食是一种美德。但对于不在农村成长的孩子们而言,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理解。而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堂兄弟们并不年长我很多,但那时的他们就已经要承担起家里的农活,我也必然要跟着去“瞎参和”。炎炎烈日,踏着曼青的田埂,手拿一把镰刀,便加入到了农忙的队伍。偶一阵风拂过金黄色的稻谷,那一阵阵金黄的麦浪,惊艳了一整个夏。自然,我并不懂得怎么割稻谷,只是照个别人的模样,自我倒是感觉像模像样。婶婶总说我这小身板经不起这毒辣辣的烈日,用稻草堆帮我在田埂上架起一座遮阳的“城堡”,可不安分的自己并不乐于此,待不到几分钟便雀跃地从“城堡”里跑出来,加入农忙的队伍中。那时,年幼的自己似乎已经开始明白收获的快乐。这种体会或许并不源于收获了多少,亩产多少才算丰收,这些我并不明白,但我确信自己在农忙队伍流满汗水的脸上读出了笑容。每年回老家几天后,都被晒的像足了黑妞。母亲倒也说,重要的是体会生活,利于我的成长。
而小时候调皮的自己,自然也免不了跟着堂兄弟们去小溪边戏水。母亲害怕“旱鸭子”接触深水,但也知道稚气的我也必定要加入到游泳的大军中,就特意替我买了一只游泳圈。那时而言,农村的孩子极少有见过游泳圈这玩意,这新奇玩意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好在那时的自己,并不吝啬于跟小伙伴们分享。轮番的把这游泳圈借给伙伴们玩耍。也因为这样,我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自己成为了村里特别受欢迎的小伙伴,每当日落时分,便开始有小朋友在门口叫唤我们,我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游泳圈的出现带给我,但至少我知道,那时候年幼的心灵在雀跃着,充满着自豪感,“雄赳赳“地拿着游泳圈往江边走去。
也是在那里,我亲身体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当然对我而言,夏的回忆自然不止这些,小时候,父母也送我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也会认识好多小朋友,也会有乐趣,但这是跟在农村生活无法比拟的。因为我想,在农村的童年时光或许才有着一个人最为真切的回忆,至少我是这样。那里几乎承载着我全部最为童真的笑容,听着蛙声、割着稻谷、江边溪水。。。这一切组成了我最珍惜也最为庆幸的童年,我自此仍坚信着自己是个追求心灵归属感的人。
现在,有时候跟朋友聊起童年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用“心花怒放”都不为过。每每聊起这些,时光总能把自己拉回到那些逝去不再的岁月。那里有着我至真至切的童年,那里有着我一起玩耍过至今仍不知名字的成群伙伴,那里有着自己最童真的笑容,那里还有着我对“粒粒皆辛苦”真深切的体会。。。现在,再跟朋友聊起这些,特别是跟从未加入过农村生活的朋友聊起这些,我总觉得是一分荣耀,因为我经历过,我的童年经历过。
我想,等我为了母亲后,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在寒暑假的时候选机会把自己的小孩送回农村老家,让他进入到大自然的学堂中。在那里学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那里还可以学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在那里自然也可以学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绝美的诗句,农村就是最好的学堂。现在偶尔跟母亲聊起我的童年,她总忍不住的说那时的我是个假小子,活生生的假小子,但我并不介意。我想,或许正因为自己玩得真切,有着一个孩童的本真,才会越发的“放肆“吧。
我热爱那一方净土,农村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