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癞蛤蟆”一词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写对。有人感慨,我们的文字书写能力跌得比股票还快。这不禁让人担心起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么快,是不是有一天大家都不再会写字,跃然纸上的签字也只会成为我们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到单位,我立即问了一个同事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写“癞蛤蟆”三个字,他以饱满且铿锵的语气回答,会,我当场拿出了白纸,他思索了好久,落到纸上却是另外三个字。
庆幸的是,我还会写“癞蛤蟆”三个字,没有成为百分之七十中的一员,但我似乎遗忘其他的熟悉,也常常提笔忘字,常常看到眼前的字渐渐模糊,越看越不像是字,在提倡网上办公的当下,除了偶尔签签名,停电时记补录,我也已经很久没有提笔写过长段话的汉字了。
请回想下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不再提笔写字,是大学毕业后,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很少,也只上课时记笔记还偶尔拿下沉寂在漂亮笔盒里的签字笔。
就如害怕国学文化被淹没,国家启动了很多的活动,比如听写大会,比如在各处建立孔子学院,旨在提醒人们对于国学文化的关注,唤醒人们的危机感。可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更多的会采取便捷的方式,而这些现代化的科技产品应运而生,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记得一个长相清秀的高中同学,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现代诗人,歌颂生活,歌颂美景,歌颂一切,他的抽屉里满满的是他的作品,那些美妙的字符,现在我已经不记得了,可读他作品的情景却还历历在目。上大学后,当人手一只手机,一本电脑时,他却坚持一周给知心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他说,那不是情书,只是写在纸上的话语留得住、存得下,青春时期的经历都在上面呢。他还说,收到的回信却很少,换之是一顿电话畅聊,或者QQ留言。
多好的方式,既得体又浪漫,收到信的感觉多么美好,至少还有一个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你,我记得你。这么多年过去,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写诗,是否还会坚持每周给知心朋友写信,我已不知道,但我确信这种方式很好。
不会写“癞蛤蟆”应该让我们看到危机,一种害怕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消失的危机。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不敬畏它,它就慢慢的离你远去。我们不需要冬练三伏、夏练三九,只需要空闲时,拿一支笔,练几行字,写一封信,说说最近好不好,说说正在想念着谁。敬畏它,拥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