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她”顶半边天
———庆祝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作者:阳志辉  发布时间:2013-10-28 17:51:47 打印 字号: | |

20131028,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她”的节日。“她”字,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平常普通的一个字,却曾“众里寻‘她’千百度”。“她”,从儒教“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附庸,到主席“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一个“她”字,折射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的不懈努力。

190938,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斗争得到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1910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17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1911年的3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1924年在广州举行。而此时中国的广大农村及边远城镇,绝大多数女性都还在裹着“三寸金莲”。

1945年,毛主席盛赞1936年从南京奔赴延安的著名女作家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她的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为传播。

1949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8日为妇女节,并着手从妇女儿童开始扫除文盲。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

19581112,《人民日报》发表陈正人题为《进一步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作用》一文,高度肯定和赞扬了湖南妇女提出的“妇女半边天,事事要争先”的口号。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并为女民兵照片题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2000
1月,美国方言学会举行了一次有趣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终,“她”以3527的选票超过 “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

翻阅人类文字历史,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才不过百年的历史。在“五四”运动以前,我国流传的诗词、歌赋、小说中,所有的第三人称代词,并无性别的差异,一律用“他”。如长篇名著《红楼梦》中,所写女性数以百计,但书中都作“他”。何故?因为,在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尚不知“她”字为何物。

在中国,“她”字,是由“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教授、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1917年,刘半农在翻译英国戏剧《梦魂》时,试着用了他创造的新字“她”。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称赞,并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也开始收录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鲁迅也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为了推广使用“她”,19206月,刘半农又写了《“她”字问题》的论文,明确提出用“她”作第三人称的女性,并说明造这个字的缘由:白话文的兴起,加之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骤增,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仅一个不分性别的“他”字是不够用的。随后,他又写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后由赵元任谱曲,成为现代著名歌曲。此后, “她”字便家喻户晓,也正式编入汉语字典之中。

“她”顶半边天。民族复兴为妇女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灿烂广阔的前景,也呼唤众多的“她”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展巾帼之志,成梦想之美……

 

来源:桂林中院民三庭
责任编辑:王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