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工作的地方和老家相聚不远,近得甚至可以笼统地都叫做“桂林”,但是,不能每天回家的我仍然觉得回家的路有点长,我想,可能是我的思念长出了翅膀,带着心飞向了那个地方。所以只要周末有时间,我就会回家看看,每当我回到那个曾经专属的房间,躺在熟悉的床上,我总喜欢开着台灯,让昏暗的灯光透过玻璃窗延伸出去,去连接家乡那触手可及的星空。然后再静静地花上一点时间,去熟悉感知那亲切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温暖。身边的同事也不乏远离家乡的,所以聚会聊天时,我们都不免感慨“我们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是啊,对于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人,不能常回家看看,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回不去的家。但是即便如此,也依旧阻挡不了我们那想念着的跳动的心和慢慢接近家的坚毅的脚步。
回家的第一天,往往都是欣喜和愉悦的。比如展示那些带给爸妈的特产礼物,滔滔不绝地分享工作上的事和那些遇到的趣闻。然后好奇地问问自己不在家时周边的改变等等。当夜晚降临,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被子柔软,闻着那被阳光晒出芳香,那一瞬间,多少的辛劳,多少的疲惫和不如意都一扫而光,只会由衷地感叹,想念的爸妈就在身边,想念的街道就在眼前,这样活着,真好。
可是第二天,却不再是这番心情。从找不到东西,牙刷没按要求摆放,响亮的拖鞋声影响心情开始,各种不耐烦接踵而来。于是又开始小心翼翼地不说话了,憋着的怒气也越来越多了,过去想离开家想逃避唠叨的那种确信又一点一点滋长了,不,应该说是重现了。
我们回不去的,并不是“古诗里乡音未改,却有小童笑问你从何处来”那样细腻的闲愁万种。恰恰是,那些熟悉的,亲切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温暖。可悲的是,不一会儿,你就发现你并不属于这里的生活了。如此实际而又残酷的回不到的曾经。
或许是看清了这样的现实,或许是空间产生了距离,亦或许这就是离家的代价,终究能和爸妈说的话越来越少,他们对你所在的外面的世界,充满了不解,说得越多,反而招致越多的说教,甚至凭白无故的争吵;同样的,因为你的缺席,他们也终于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而你的归来,每时每刻都在打乱着他们的节奏,你知道你不该影响他们,但是,就这样相互影响着。
有时会想,为什么和爸妈的对话越来越少?每次讲诉自己的事情越多,反倒令他们猜测越多。他们甚至给出更多关于外面世界的恐吓,把那些他们那个时代认为是好的东西强塞于你。说白了,这是两代人的价值观差异,而要改变这点,无疑是很难的。当我工作在外,我才切身体会到,除了爸妈,再也没有人会无条件对你那么好。可是回到家,最难过的是发现他们正在慢慢老去,这才意识到他们已经无法再给予新的人生经验的指导,他们甚至渐渐的成为了需要被保护的那一方。
当爸妈老了,当他们和这个新兴的世界越来越远,当我们开始接手这个世界。时间没有为我们停留,它总是以它的节奏,高傲地,不紧不慢地,向前走。你,我,甚至所有的人类,谁也无法永远新鲜,总有新的人,甚至新的物种,取代我们。因为在这蓬勃的世界,总有人在年轻,总有人在老去。所以,回不去的不仅仅是那个家的空间,还有一去不复返的年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