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多如牛毛,细如银针,淅淅沥沥,从天上挂下千万根晶莹的珠帘。鸟儿从水面划过,惊醒了荷塘。田野换上了绿毛毡,草叶尖上挂着许多新鲜的眼泪。眼前的黄泥土、石块跟雨水混沌在一起,变成金黄的油彩,随意涂鸦在人们的鞋袜上。因为是狭窄陡峭的山路,汽车被闲置在山脚。以步代车,令我寸步难行,俗话说“看得见,走得厌”,坡顶近在眼前却遥不可及。“年轻人加把劲,翻过这个山顶就到了!”几近花甲的李伯在远处高喊,声音在山谷里的回应浑厚有力,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丛林里。
这是我们第三次前往大山深处的吴某家。吴某是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被告,他因建房资金不足向表哥陈某借款3万元,约定的还款期逾期后吴某为躲避还款南下广东打工,与表弟失联的陈某将吴某诉至法庭,要求其及时归还借款。我们第一次来是来送达应诉通知书等诉讼材料,因吴某不在家,由其老母亲签名代收,老人称并不知晓儿子打工的具体地址也没有其联系方式。第二次是午饭时间顺道经过,李伯希望能从吴某家邻居或亲戚口中得知吴某的联系方式,以通知其开庭。岂料这个小山村的几户人家里青壮年几乎都外出务工了,留守的老人孩子根本一问三不知。幸运的是,善良的吴某母亲告诉我们过几天就是她的八十大寿,吴某应该会回来为她祝寿。“孩子是很孝顺的,对家里也有责任感。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借表哥的钱更要还了,等他回来我要好好说服他还钱。”老人通情达理的话让我们心里顿生暖流,宽慰不少。
我曾好奇地问李伯:“其实人找不着我们可以公告送达,按诉讼法规定我们也可开庭审理,为何三番两次爬山路进来一定要找到他呢。”李伯微笑着回答:“农民是靠天吃饭,靠地里的作物换几个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血汗钱。他们的感情是考几千年传统的家族亲情来维系的,陈某是看重亲情把钱借给经济困难的表弟,吴某借钱不还很可能让两家人由亲人变仇人,世代都不相往来了。而且找不到人而缺席审判,案子是结了,可执行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当事人可能赢了官司也得不到钱。”听完李伯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一件不起眼的案件后面还包含着这么多人之常情,原来审案不仅要严格按法理还要综合考虑民情、民意才能达到以法律保障道德、以道德支持法律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同意,这就是基层工作的经验心得和真谛所在啊。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到吴某家与他不期而遇。见到我们他也吃惊不小,不知是经过母亲的苦口婆心劝导还是被李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所折服,他表示一定会去开庭与表哥协商,分期把钱还清。
往回走时,李伯还是远远把我落在后面。我看着这个年近六十、扎根法庭40年老法官的背影,他有着山一样的不屈脊梁和大地一样厚重的为民情感。倔强的他永远都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干劲,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和天生停不下来的大脚板,乡野、村陌、山林,在每一片他所深爱的土地上,都踏实印着光辉的足迹,直
到用尽最后的光和热。我们年轻的后辈只有紧跟着前辈的脚步,奋勇前行,坚持走群众路线,将“司法为民”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星火相传,才能将法治进步的足迹印在老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