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读书,最喜搜寻些寻常并不得闻的古文诗赋,或因缘分所致,倒也常有所得,或新奇纤巧,或发人深省,如入芝兰之室,幽香袭人。
这几日翻拣,却终叫我在古代的浩然诗赋里淘得了一篇小赋,遍遍读来,只觉情思生香,似暗合己身,又有如当头棒喝,这便是晋人傅咸的《蜉蝣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s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蜉蝣这种生物,在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大多都在玩耍的湖泊或溪流中见过。当它还是稚虫的时候,会在水底的泥沼中潜伏数月或一年之久,历经数十次的蜕皮,方浮出水面,在那一日,日落之时,终羽化出轻盈的体态和华美的羽翼,才真正地称了“蜉蝣”这名,也方是为人所知之蜉蝣。
蜉蝣不食,寿命极短,只能活上几个小时,亦无鲲鹏之质,无翱翔万里之能力与宏愿,故而竟只争朝夕,一出水便于其生长的湖泊、溪流水面尽情飞舞滑翔,极尽灼灼之光华璀璨。蜉蝣之途,于绚烂中出生、陨落,兴许能获凄美绝伦爱情,并将这瑰丽、短暂的生命在水中延续下去,旋即死去,随波而逐流。薄命如斯,潇洒若此。
既知蜉蝣之命,岂不知时人之命。曾经,东坡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来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其实人与蜉蝣何其相似,人与天地,相比蜉蝣与天地的距离,又有多远呢?都不过是白驹过隙,时光一瞬,朝而生,暮而死罢了。先又有青莲顿悟“朝如青丝暮成雪”,旦夕之间,红颜枯骨,何其悲哀!
生若蜉蝣。便须学蜉蝣,即便“微微之陋质”,亦不应忘“采采而自修”,与其颓废伤悲,莫若取足一日,修其羽翼,“戏?s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只此一生,亦不过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提升自己,遇一个最好的“我”,造一个最好的时代。如此,尚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