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
刚刚下火车的那会儿,唯一的感觉就是北京的风好大,外面好冷。不同于我们南方的冷是那种温润潮湿,北方的冷是凛冽而干燥,虽然现在已经是春天,但北京的风似乎没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就像老舍《北京的风》写的那样:“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要狂暴地把春天赶走。”伴随着一阵阵的北风席卷而来的是一连串的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带有明显的儿化尾音,浓重的像京腔一样,虽然有时候有点听不懂,但给人一种特别朴实、热情的感觉,听着特别舒服,一下就想到特京味儿的东西:京剧、豆汁儿、烤鸭、老北京布鞋、炸酱面等等。以前只要我一开口说普通话,别人就说我是北方人,有说北京的,有说陕西的,山东的,可一到这我这个“冒牌”就要“原形毕露”了。这些才是真正的北方话,北京话。
北京的地域很广,人多车多,道路纵横交错,公交挤、地铁挤、私车挤、行人也挤,去哪里都要倒好几次公交地铁,而且一般不会有座位,来回要占出门时间一半甚至以上。这里的车好多都开得很快,就像这里的年轻人老是匆匆忙忙的,而与他们都相反的是胡同里的人们。北京的胡同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大小胡同遍布全城,绝大多数都是正的方向,走向笔直,构成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北京城。这里有极具北京特色的理发摊、杂货铺、早点摊以及院子里还没发芽的柿子树、树上的鸟笼、树下下棋和小憩的老人、房顶上偶尔出现的猫。晴天的傍晚,光线柔和,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古旧的院墙,慢慢的,下班的、放学的、买菜的、穿西服的、穿牛仔裤的同时出现在光影里,这时候的胡同就像大街一样热闹,人们的来来往往、他们的穿着、神态、动作都体现着胡同的味道,显露着另一种北京的生活方式。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的国际性大都市,它的独特、它的美丽、它的底蕴,无不透露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发展痕迹,值得我们走进它,慢慢了解,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