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实在不能说接受过什么很好的教育。小时候的我们,就如同野岭中的树苗,野地里的小草,完全没有人干涉,也没有人过问,更没人关注,全身上下都透出一股野性和土气,最终能长成什么样子,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很多小伙伴初中未读完就纷纷辍学,加入到滚滚的打工浪潮之中,在沿海那些大城市挥洒青春的汗水。而我则能幸运的一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感恩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那时还没有幼儿园,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到了8岁的时候,父亲却还没有让我上学的意思,任由我天天疯玩。直到有一天,发现平时玩的人都不见了,原来是都去读书了。平时热闹的小乡村顿时安静下来,让我无所适从,实在无趣。于是我也闹着要去读书,父亲这才帮我报了名,交了钱,从此跨入了学堂,开始读一年级。
启蒙老师是村上一名初中刚毕业的小姑娘,脚有点跛,也没有编制,那时的老师大多没有编制。我不知道她到底有多高的学识,但我仍觉得她是一位好老师,虽然我现在甚至连她的样貌都记不起了。那时的学业对一个未上过幼儿园的大龄孩子来说,简直是太难了,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由此产生了厌倦。上课的时候总是盯着窗外发呆,从来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的提问是一问三不知,每天早上都迟到。尽管如此,她也没有憎怒的意思,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观察,是一点也没有。更没有体罚,也许唯一的体罚就是迟到了要在黑板前站两个小时,算是面壁思过吧。
上初中时,开始要学习英文,对我们这些从乡村来的学生,实在是太难了,成绩一直上不去,时间久了,难免灰心失落。虽然英语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成绩总不见起色,每当看到英语老师,内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厌恶和憎恨。初三的时候,又换了一位英语老师,还让我做了英语科代表,我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英语老师总是鼓励和期望的眼神以及英语科代表光环的压力下,只能硬起头皮去认真的听课,努力的背单词、背课文。时日不多,英语成绩竟慢慢的上去了,这时才发现,英语其实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高二的时候,遇到文理分科,由于自己文理很均衡发展,心里就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父母又给不了任何建议。有一晚自习,班主任叫我到外面,跟我长谈,至今谈了什么也不是记得很清楚。大概意思就是让我选择文科,选择文科对我更有优势,以后学习法律,做个法官,为地方老百姓做点事就很好。我不知道老师说的对不对,但我就按着他说的一路走下去,毫不动摇。
大学的时候,总要写各种各样的论文,当时没几个人会去认真写,都是去网络上下载来应付了事,我也跟着投机取巧、不亦乐乎。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对我说,写东西写不好不要紧,关键是要自己写,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思想,抄袭别人是一种最大耻辱。大学中学了什么东西现在基本上都忘了,只有这几句话我还能牢牢的记得。
大学毕业后,一路考司法考试,考公务员,虽然坎坷,但总算能够如愿,进了法院,做了法官,实现了一直在追求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好的法官。回眸过去,总觉得这些老师是最伟大的,也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幸遇到。我感恩于他们的循循善诱、包容鼓励,或是旁敲侧击,真希望在如今的学校里能够多一点这样的老师。同时,也要感恩于这样的时代,只有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才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努力,达到向更高层次进发的梦想,而不仅仅是要依靠外力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