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过年的快乐和喜悦让我终生难忘。虽然那时候在我们农村生活很穷,物质、文化也很贫乏,但那份盼年的喜悦劲却特别高。
期末考试结束后,家人就催着我们把所有的寒假作业完成,等待过年。不然,过年期间走亲拜访想着玩,顾不着作业。想着过年可以尽兴地玩,我和哥哥都很认真的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进入腊月,一过小年,村上有的就开始杀猪,有时候几户人家合起来买一头猪来杀,这样每家每户都有猪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如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还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过了“腊八”村上就开始备年货,大街小巷到处摆着五花八门的年货,还有我们最爱玩的玩具,当然,比起现在没法比,以前有个气球或者是弹弓笑得嘴都合不拢。现在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娱乐项目也多了,过去很多年的习俗也被人们慢慢丢弃了,过年那份欣喜劲也渐渐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除夕前一天,村上的妇女们就开始把屋子里里外外都要打扫一遍,然后贴对联,两边都要贴,上联、下联、横批,我家里每年贴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村上有的不会写,都来请我父亲帮忙写。现在写毛笔字的人也越来越少了,都是去街上买现成的,有的家里干脆都不贴对联了。最让我记忆忧新的是家里的大门上还要贴两张画,它们就是秦叔宝与尉迟恭,以前经常问大人们,这两个人是干什么来着,为什么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他们,但是大人们只回答是辟邪之用。以后就再也没有问起。
过年最主要的就是吃团圆饭,也称“年夜饭”。这是家家户户最热闹,也是最愉快的时候,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做上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享受着美食佳肴,也享受着欢聚的快乐。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还有桌上摆放着我们最爱吃的糖饼。
在农村,“年夜饭”一般从三十下午三点多就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多数人家,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豆腐和丸子不可少,象征吉祥有余,全家有福,团团圆圆。鱼要选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炸豆腐做法主要是炸豆腐;还要有丸子,一般是萝卜丸子,象征团团圆圆;另外还要有炒年糕、芹菜拌腐竹、猪肉炖粉条子、猪肉熬大白菜等。
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红薯酒,度数不算高,平时不喝酒的这时也要斟上一点,敬天、敬地、敬长辈。每年都要种上几百甚至上千斤红薯,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工具,小时候肚子饿,谁家酿红薯酒三五个小孩结伴去叫人家给几个来吃,那时有几个红薯吃真的好开心。
过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而且一买就是好几件,小时候穷,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有时候大人买匹布自己来裁缝。穿上新衣服,半个月都舍不得换。
而如今想想还是童年过年的快乐和喜悦让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