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矛盾,是我对日本民族最大的感觉。产生日本人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日本是一个岛国,小小的岛上,生活着众多的日本人,从一开始的奴隶制度的压迫下,日本人的性格就趋近隐忍,不能逃离海岛,只能忍受现状,他们内心受到的苦痛折磨日积月累,一代一代地生活在那个模式不变的天皇统治的社会。有作者曾这样经典描述;“他们彬彬有礼,可是,也很傲慢、专横;他们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可是,不轻易服从上级的控制;他们忠诚和宽厚,可是,他们也有背叛和怨恨;他们会满怀激情地投入西方学术,可是,他们也会狂热地渲染保守主义。他们会温柔耐心地插花,栽培菊花,但是他们却也残忍地屠杀了中国无数的生命”。是的,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民族。用菊花与刀这样一幅画面来形容他们,很适合。“菊”是日本皇族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征。菊花的优美与刀的杀戮所象征的日本人的性格、生活矛盾。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正如书中所述:“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菊与刀》是美国作家露丝·本尼狄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进行调研的报告。美国要了解日本,是战争的需要,也是为了挽救美国人的生命,同时削弱日本那种宣誓要战争到最后的决心。书中论述的是日本人预想的和想当然的习惯、任何日本人指望别人帮助或不指望的情景。他们何时感到羞愧,何时感到尴尬,他们的自我要求是什么。其中堪称是《菊与刀》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是第十一章《自我修炼》和第十二章《童蒙》,论述了日本人处于羞耻感文化中的自我提高和人格的形成。
在第十一章中,作者通过美国与日本在完成自我修炼的方法不同,来讲述日本人在完成自我修炼的方法途径,从而深入日本文化。在美国,一个人,在其个人生活中,如果估计某个目标自己是有可能达到的,若有必要,那么他就会进行自我修炼,以达成这个既定目标。他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心志或是他的良知。然而日本人认为参加中学考试的少年或是进行剑术比赛的男子或者过惯贵族生活的人,都需要自我修炼,这与考试时所需要学习的特殊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他考试时答的多么完满,他都需要把书本、剑和公众形象仍到一边去,去进行某种特殊的修炼。他们信奉不仅是经过有组织训练的人,要抑制所看到的“我”而达到“无我”的境界,即使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也知道“无我”的意思。书中描述这样一个事例,在和平演习中,士兵们要活动60个小时,但睡觉的时间只有10分钟,而居官居然说“他们知道如何睡觉,要训练的是如何保持清醒”,在我们看来,这近乎是极端的要求和做法,不符合科学。这也让我想起一个日本军官在一次战争中的不知是否属实的故事。在一次战争中,一个身中枪伤的军官坚守自己的职责,在确定了最后一架战斗飞机回到阵营的时刻,才毅然倒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身受致命的重伤,却还能坚持那么久,在我们看来,这像是一个编造的虚假故事,可是日本人却坚信不疑,还大肆宣扬这位军官的可敬精神。两个事例都体现出日本公认的一条心理机制,即意志应该超越身体,因为身体几乎能接受无穷无尽的训练。自我修炼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个人都应该表现出日本精神。在美国人日常说法中,“无论什么样自我修炼的代价”跟“无论什么样的自我牺牲的代价”意思几乎是一样的,也常常意味着“无论什么样的个人挫折的代价”。美国人的修炼理论——这种修炼无论是外力强加的,还是内力投射为检点自我的良知,是这样的,从孩子时代,无论男人女人都是通过这种训练而被社会化,它或是自动接受的,或是权威强加的。个人的愿望被强压,不得不做出自我牺牲,内心里不可避免的会激起反抗情绪。这也就是形成日本人在工作生活中矛盾性格的原因之一,在为他人尽职奉献的同时也会不服从命令。日本的伦理准则要求极端的对义务的回报和强烈的自制精神,有可能一直把打上了个人烙印的欲望当做罪孽,要从人的心胸里根除掉。
日本人人格的形成,从其在孩童时代所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但却不是我们想象的无比严厉。书中论述:“实际上,日本人的人生弧线被描绘成一根U形曲线,两头大,底部浅,允许孩子和老人享受最大程度的自由和任性。过了幼儿期,限制程度慢慢地加强,到了结婚前后,一个人的自由程度达到最低点”。孩提时代尚有一定自由,长大成人后,就会被赋予严格的、非权力式的统治,从而成为“被伪装起来的意志自由”的人。日本文化的类型,即被“伪装了的意志自由”(菊)与“自我责任的态度”(刀)。在日本,处于壮年时期的人,虽然在体力方面和谋生方面都处于人生的顶峰期,但这并不就使他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他们高度确信:限制是很好的精神修养,能产生自由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日本人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男男女女都受到严厉的限制,这也许也就是他们在幼年和老年时能享受最大程度自由的原因之一。
孩童在六七岁之后,渐渐地,他们就要承担起审慎、“知羞”的责任,而且支持这份责任的最强大的制约因素:如果他们出错,连自己的家人都会背对他们。在孩童时代,他可以冲动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到这个时期,他们就得学会自我压制,不是因为它们是邪恶的,而是因为它们现在变得不适合了,因为他现在进入了严肃的人生阶段。童年明显地分成两个阶段,相互之间显然有联系,在前期,当他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向母亲撒娇,母亲会把他带上自己的床;在后期,他被要求放弃越来越多的个人兴趣,不过,大人许诺给他的报酬是:他会得到世人的赞赏和认可。而惩罚就是被“世人”嘲笑。当然,在大多数文化中,在训练孩子时,人们都会这样做,但是在日本,它尤其严重。日本人使用的一些象征物有助于人们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的两面性,造成这种两面性的根源就是儿童教育的不连贯性。在西方人看来,日本男人行为中的矛盾性是极为明显的,造成这种矛盾性的是他们儿童教育的不连贯性。在孩童时期,他们就像小小世界里的小小神仙,他们甚至可以任意攻击别人以满足自己,他们的一切要求似乎都可能得到满足。由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两面性,日本人长大后,可以从死去活来的浪漫爱情转到对家长的言听计从。他们既可以沉溺于快乐与安逸,也可以不遗余力地接受极端的义务。他们所接受的审慎训练即使他们常常成为行为上的懦夫,但他们又是勇敢的,甚至到了蛮勇的地步。他们既能证明自己在等级条件下是非常地驯服的,但有不会轻易服从自上级的控制。尽管他们彬彬有礼,但又保留着自负傲慢的样子。他们既能在部队接受盲目信仰的训练,又不会屈从别人。他们既可以是狂热地保守主义者,又能被新的生活方式吸引。
从书中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性格,矛盾、压抑,在现在的日本还是根深蒂固的。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厉的天皇制度,使得日本人生活的很压抑。不管他们多么心甘情愿地接受,日本社会的压力对个人要求还是太多。社会要求他们隐藏情绪、放弃欲望、代表家庭、组织或者国家抛头露面。事实表明,日本人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方针所需要的所有自我修炼。但是,他们的负担太重了。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太多地压抑自己。现如今在日本出现的“飞特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长期处在那种压抑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不能够忍受像父辈一样生活,过着那种压抑隐忍的生活,所以他们想逃离。
《菊与刀》从菊花所象征的日本人内心情感和日本刀所象征的社会责任感探索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书中揭示了日本人的性格以及形成,从日本人从小的教育、价值观、自我修炼等方面深入分析。以此可以解释为何在战争中的日本和在生活中的他们所表现的如此不一样。菊花的优美和日本刀的杀戮,矛盾的象征代表,也是日本人性格的生动写照。要了解一个民族以及她的人民,深刻地了解、领悟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深刻地体现在民族人民的精神和言行中,是一个民族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