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从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传来喜讯,象山区人民法院荣获2016年度全市法院综合工作绩效考评一等奖,并被评为2016年度全市法院绩效进步单位,综合工作绩效由2015年全市法院第11名提升至2016年全市法院第5名,其中单项工作:阳光司法、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荣获全市法院一等奖,涉诉信访、信息工作分别荣获全市法院二等奖。这是该院继2月17日法院工作报告在桂林市象山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人大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之后的又一大喜讯。
2016年,象山区人民法院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始终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做好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375件,同比上升16.29%,位居全市基层法院收案数量第一位。审结5238件,同比增长18.48%,结案率97.49%。一、创新审判工作机制,提高审判质效。面对案件急增挑战,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谋划措施,带领全院干警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力提升案件质效。2016年8月开始全面推行刑事、民商事、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是桂林市法院系统率先推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的法院。至12月推行以来4个月各类案件效果显著,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044件,按照简单方式审结的案件高达608件,占同期收案的58.2%,每个案件平均审理时间26天。刑事案件审理推行“轻刑速裁”程序,短短3个月共集中审结轻微刑事案件61件65人,占同期收案的60%,每个案件平均审理时间5分钟。执行案件繁简分流自9月开始实施,负责简易案件执行的简易组2名干警共高效办结340件简易执行案件,执行完毕标的1619万元。该院全面推行繁简分流的具体措施是:设立诉讼服务中心简易案件专门审判团队,选配能强业精中青年法官集中专门审理民事简单案件;立案源头过滤简易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外,立案一律适用简易程序全部前移诉讼服务中心,实现立审对接;专门组建诉讼文书送达小组,积极推行电子邮件、微信、QQ等新媒介电子送达方式,缩短审理周期;简化简易案件审判程序,积极适用小额速裁程序,探索应用“门诊室”、“要素式”庭审方式,缩短庭审时间提升审判效率;创新刑事案件轻刑速裁机制,确定专门的审判员及书记员集中审理轻微刑事案件,采取对具有普遍共性且不损害被告人权利的审判程序集中统一告知、后逐个审理查明、最后集中宣判的庭审模式,有效提升诉讼效率,减少对被告人的羁押时间;执行案件设立五个专门小组,设置人员比例为1:1:2:6,由综合组、送达组、简易组、普通案件执行组专门负责集中统一处理所分工的业务,分工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加强专业审判团队建设,专门成立家事审判庭,自7月成立以来,高效审结婚姻家庭纠纷案件266件,调解撤诉率达65.4%。2016年法院人均结案排名全市第一,结案最多的法官年结案件609件。二、创新执行手段措施,强推执行工作。2016年该院积极响应最高法、区高院、市中院向执行难宣战的号令。共受理执行案件1650件,同比上升48.38%,结案1628件,结案率达98.67%,同比上升40.34%,立案标的7.4亿元,结案标的6.46亿元。主动向区委、政府汇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得到了区委书记、区长、区委政法委书记的批示全力支持。与辖区公安、检察院构建执行联动机制,形成解决执行难强大合力,利用交警监控天网系统成功扣押了一辆被执行人车辆,并以非法处置扣押的财产罪判处该被执行人,对不履行法院裁判义务的被执行人起到巨大的威慑作用。率先在广西法院系统创建执行案款“一案一账号”管理模式,实现每个执行案款收付的电子自动精准管理,及时兑现执行申请人的胜诉权益,提升执行效率。执行工作得到区高院、市中院领导的充分肯定。12月,在全区法院执行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暨第二个执行月活动总结会上该院执行局长作为全区唯一一个基层法院执行局长代表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法院。率先在广西法院系统建成首套“智能机器人书记员”庭审系统,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庭审语音同步转化形成文字并生成法庭笔录,大大缩短庭审时间,提升庭审效率,减轻书记员工作压力,大力提升审判质效,被作为广西法院创新亮点在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介绍展示。创新建成了24小时实时监控信息化执行拘传室,360度无死角录音录像全程记录谈话过程,对“老赖”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为执行法官和法警配置使用天翼对讲机,实现了执行指挥中心与执行法官现场在全国范围内的远程联线指挥。该院迎宾路新审判综合大楼建设在市中院、象山区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已完成征地、项目立项、大楼设计招投标、协调部队进行国防光缆迁移工作。四、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提升干警素质。该院坚持从严治警,无一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创新干部培养机制,积极向市中院、区委汇报请示,经区委批准,由法院提请区人大新任命中层正职5名、副职8名、审判员7名,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干警到北京国家法官学院、区高院、市中院等培训机构学习培训37批603人(次)。强化法官入额遴选,首批32名入额法官均来自办案一线,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强化陪审队伍建设,任命陪审员55名,与一线法官人数比达1︰1。强化审判辅助人员补充,通过社会购买方式聘用书记员38人。有力地充实了一线审判力量和提升了干警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