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敏带领扶贫团队到该院的扶贫联系点——灵川县潭下镇大庙村、合堡村了解扶贫工作情况时,得知村里喜事连连:大庙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市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9户30人脱贫“摘帽”,通往自然村的道路得到硬化;合堡村进村的6条道路建成通车,文化室、篮球场、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处处洋溢着精准扶贫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一切变化,源于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两年来的不懈努力。
因地制宜找项目
“这条路是通往山上果园的唯一通道,由于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用车根本无法通行,肥料进不去,水果出不来,村民都盼望尽早将这条路扩建硬化。” 大庙村委枫林村的村民小组长秦卫华得知桂林市中级法院院长陈敏一行进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马上带他们到这条从村里通往山中的机耕道,说出村民的企盼。
陈敏考察了解得知,村民自己出工出力,维修道路的资金并不多,于是与随行的镇党委政府领导、挂村干警、村委会干部商量,决定通过争取村民自筹、一事一议奖补、后盾单位帮扶等措施,让这条路成为脱贫致富的“产业路”“富民路”。资金筹集工作得到了落实。
大庙村下辖10个自然村,全村共有952户3190人,在册贫困人口15户48人;合堡村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49户1401人,在册贫困人口29户97人。2016年,根据桂林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桂林市中级法院选派郑军、刘志成2名法官分别到大庙村、合堡村担任第一书记,并选定这两个村作为2016至2017年度脱贫攻坚联系村。
扶贫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一道,紧紧围绕灵川县委、县政府“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开发甘棠江,建设大县城,打造新灵川”的既定思路,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突出特色,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经过调研论证,扶贫工作队认为,潭下镇素有“柑桔之乡”的美誉,全镇年产柑桔1200万公斤。大庙村、合堡村虽然不是山区,但由于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加强农民种植合作社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种植,力促“特色产业”这一指标达标,进而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双增收”的目标。为此,郑军专门制定了大庙村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并在2016年10月完成“灵川县胜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商登记,筹措落实资金278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支持200万元,灵川县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经费50万元、桂林市中级法院支持16万元、大庙村委2016年脱贫摘帽奖补12万元),专业合作社、大庙圩市场改造、大庙村委枫林村产业机耕道扩建硬化等项目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开准“药方”拔“穷根”
2015年,桂林市中级法院的驻村工作队走村入巷,入户调查,并经过村民小组、行政村两轮评议和公示,最终确定大庙村15户贫困户。村民纷纷说:“这些贫困户经过层层把关,公开、公平、透明,这15户扶贫对象真实可信,我们服!”随后,驻村工作队对这些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实现了帮扶联系人与贫困户精准对接。桂林市中级法院全体党员及领导带头帮扶,所有干警积极参与,因户施策找准“穷根”、开出“药方”,努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让大庙村的1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是2016年桂林市中级法院扶贫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今年扶贫攻坚战的攻坚任务。对照贫困户“八有一超”的脱贫摘帽标准,第一书记郑军对大庙村15户贫困户48名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反复实地调研与具体分析,形成以陈敏院长挂帅的7名干部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43名贫困人口的“领导包户”工作格局(其中2户5人由县人民武装部领导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帮扶方案,将脱贫攻坚任务合理分解,责任到人,拟定筹措帮扶资金8.9万元支持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危房改造等脱贫项目。2016-2017年,9户贫困户特色种养项目共计投入帮扶资金2.25万元,户均2500元,并对大庙村13户落实产业帮扶5.2万元。
大庙村的小唐2014年考上大学,因家境贫寒,家里无力支付他上大学的费用。小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除了忙农活外,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奶奶,弟弟在上小学,家里全部支出来自父亲打工的微薄收入。正当全家人为小唐的学费一筹莫展时,驻村工作队及时帮小唐办理了小额信贷助学贷款,并申请到“雨露计划”扶贫资金补贴5000元。
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找准“穷根”开准“药方”,努力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桂林市中级法院各帮扶联系人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计划分批次进行结对帮扶,确保帮到点上子、扶到位置上。
一线扶贫暖人心
在大庙村,到处活跃着桂林市中级法院扶贫工作队干部的身影。他们或与村干部讨论,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共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子;或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走村入户,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惠民措施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送到百姓的心坎里。
贫困户们都说:“第一书记认认真真为我们寻找路子,脚踏实地为我们做实事,所以我们才能这么快脱贫,走上致富路。”
扶贫工作队坚持每个月多次下村,对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现状,分析致贫原因,找出“贫根”。突出抓好产业、项目、资金、干部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掀起精准扶贫攻坚高潮。
桂林市中级法院组织的大庙村扶贫工作座谈会原本是让大家给第一书记“挑刺”的,大庙村村支书唐丁富却说:“第一书记来了以后,进村的路开始修了,学校的文体器材更新了,很多贫困户脱贫了,我觉得很满意,没有啥意见。”
自从与大庙村、合堡村“结亲”以来,桂林市中级法院院长陈敏、副院长李忠林、政治部主任赵崇燕等多次深入大庙村、合堡村实地调研,了解村情民意,认真听取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两个村的生产、生活、交通等状况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此外,桂林市中级法院结对帮扶联系人为4户贫困户申报了贫困生寄宿补助;帮助10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指标;给52户次发放慰问金;为全村8户贫困户24人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筹集资金26万元硬化村道、巷道1.5公里。据统计,两年来,桂林市中级法院在大庙村投入帮扶经费近40万元,支持农田水利、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基层党建、产业建设、脱贫摘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等10多个项目。
今年4月,桂林市中级法院被桂林市委办公室、桂林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表彰为“三联三包先进单位”,第一书记郑军2017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被评为“优秀工作队员”,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桂林市委组织部对全市第一书记工作的纪实考评中,郑军获“优秀”等次。荣誉的背后是桂林市中级法院人在扶贫道路上俯下身子、脚踏实地、真心帮扶群众的最好佐证。
从“输血”到“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桂林市中级法院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实施的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效果显著。大庙村于2016年底第一批完成脱贫摘帽出列,并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全村9户30人已经实现脱贫走上致富的道路。
“为什么我们同样进行帮扶,有的人成功脱贫,有些人却无论如何不愿改变现状、不肯按照精心设计好的脱贫路子走?后来经过实践,才发现问题所在。”说到扶贫工作,郑军感触很深,“有时候贫困户缺的不仅仅是钱,缺的是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缺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今后,桂林市中级法院将针对大庙村、合堡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技术、技能的服务、指导和培训,使小型养殖场正常“循环造血”,使贫困户从根子上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