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妈妈,如果没有您的帮教,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会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您放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潭下镇倩口村一户村民家中,26岁的小秦紧紧依偎在“康妈妈”身边,就像拥抱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
这位衣着朴素的“康妈妈”今年55岁,名叫康艳堃,是灵川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多年来,她一直从事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失足少年帮扶工作,从帮教矫正中拯救“问题”少年,让他们重新走上正途,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他们的“心光”。
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康妈妈”。
■12年的“母子”情
自从12年前灵川法官康艳堃办理小秦的案子后,她就与小秦结下了不解之缘。
眉清目秀的小秦性格温和,说话彬彬有礼。2016年,他从桂林医学院毕业后又继续留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这样一个“阳光大男孩”,让人很难与12年前的“失足少年”联系起来。从曾经年少失足到如今走上人生“正轨”,在小秦看来,他重塑人生的这12年里,“康妈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小秦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一两岁时,他的母亲就独自离家至今没有音讯。父亲为了养家常年在外打工,小秦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2006年,14岁的小秦与同学发生冲突,年少气盛的他在懵懂间出手将他人打成重伤,被灵川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小秦家境贫寒,并且很有上进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时负责办理青少年案件的康艳堃专程来到小秦家中了解到情况,感到既惋惜又同情。
“我也是一名母亲,发自心底想帮帮他。”于是,在小秦执行缓刑期间,康艳堃定期到小秦家探访,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走出阴影,重新面对人生。
原本性格就内向的小秦,再加上被判刑,曾经一度陷入人生低谷。康艳堃一直对小秦进行跟踪、帮教,每次来看他,都会像妈妈一样跟他谈心,鼓励他不要放弃自己,还带来了法院工作人员捐赠的礼物和爱心款。
两年后,小秦期满重获自由。按照常理,服刑期满后,法官将不再对他进行跟踪帮教。但几年下来,小秦和“康妈妈”之间已经建立了浓浓的“亲情”。
“看到这个孩子这么懂事,我真的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康艳堃告诉笔者,虽然没有了帮教责任,但她还是习惯定期去看望小秦,经常跟他通电话发短信,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小秦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想不通的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给“康妈妈”。
康艳堃至今还记得,那年小秦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小秦的爷爷专程到法院找到康艳堃,用颤抖的双手拿着录取通知书,老泪纵横地向她报喜。当小秦顺利完成高考,并考上了大学,他第一个通知的人也是康艳堃。
小秦在桂林读大学期间曾经遇上了一件让他不知所措的事。一次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不慎晕倒,善良的小秦想上去扶,但又对所谓的“碰瓷”现象充满顾虑。纠结之中他拨通了康艳堃的电话,把他当时的想法告诉了她。
电话那头,康艳堃告诉小秦,不要顾虑太多,只需要做好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于是,小秦马上冲到老人面前,用他学到的医学知识对老人实施了急救处理,并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这么多年来,康妈妈一直是我最信任的人,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让我感觉亲切而温暖。”小秦充满了感激,“我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医生,我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尽最大的能力回馈社会,不辜负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校园的“通关文牒”
在康艳堃的办公室有一张灵川县的地图,地图里密密麻麻地插着一面面小红旗,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庭的干警们将这个地图称为“教学点沙盘”。
“我们在长期的审判工作中发现,一些本该和同龄人一样在校园里成长的花季少年,却坐到了法庭的被告人席上,失去了自由,接受着法律的审判和惩罚,这些失足少年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和痛心!”康艳堃深有感触地说。
于是,康艳堃与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庭的法官们开始不断思考、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
“全县中小学校分布零散,且路途遥远,农村学生到县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很不方便,所以我们创新教育基地+村级教学点模式,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将法律知识送到青少年学生的身边。”康艳堃介绍说。
兰田民族学校地处灵川县西北部青狮潭水库上游,四面环山,距离县城45公里,条件极其艰苦。在校学生300余人,绝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学校教职工50多人,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常年默默地坚守在这偏远的大山之中,以大山为伴,与“花朵”共伍。
“我们到学校开展活动前,都会让学校‘点餐’报课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活动重点。比如这次的课题就是《青少年如何远离违法犯罪、树立远大理想》。”2017年11月19日,康艳堃与综合庭的干警深入民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时,早早等候在操场上的几百名学生马上围了上来。
康艳堃不忙着讲课,先从包里取出一幅画:画中,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一个中年人恭恭敬敬站在老师的家门口等候老师。
“这是一个中学生被我判缓刑后,回到学校上课第一天送给我的画,名字叫‘程门立雪’。”接着,康艳堃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李(化名)是县城某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不错,美术方面很有天分,学校的宣传板报都是他负责的。2010年,因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他逞哥们义气帮朋友出头打伤人,被判缓刑。通过康艳堃和老师的帮教,小李深深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学校也给了他一次浪子回头的机会。于是,在返校上课的第一天,小李画了一幅漫画,送给了他的“康妈妈”。
“康妈妈请放心,我一定跟过去一刀两断,像画中的杨时一样,做一个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漫画中的几行字,是小李对“康妈妈”的承诺。
“你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是也要从小开始远离违法犯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实现梦想。”康艳堃语重心长地教导同学们。
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宣传展板,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鲜活案例,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主题图片……康艳堃以案说法、声情并茂,学生们全神贯注,不时地做记录。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或三五成群地看展板,或围着康艳堃提问题、说感受。
“20米长的展板,康法官带着学生走完,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时间,但是学生们还要用他们一辈子的时间,走完他们的人生路。这短短的20米,对于学生们的影响,也许就是一生。”教师陆玉权在“通关文牒”上郑重地盖下了兰田民族学校的印章。
“我们每到一个学校开展活动结束,都会请校方盖一个章,走完全县的村级教学点时,‘通关文牒’就会有117个印章了。”康艳堃说。
■“我热爱法官这个职业”
“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我们更注重审判的效果。”康艳堃介绍说,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他们找到了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关键所在——把庭前调查、法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重心。
“孩子们犯罪后,心理变化很大,我们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因此,我们结合庭前调查、社区矫正,引入心理咨询师,进一步补强法官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康艳堃说。
2016年底,为了切实保证失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让他们不仅仅是迫于法律的威严当庭认罪,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犯罪心理根源,防止其重新犯罪,康艳堃在认识到自身在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存在短板的同时,积极寻求共建合作。
灵川法院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做法,得到了民革桂林市委的关注,他们主动来函来访,与法院在青少年心理矫正方面达成共识,以“关怀心灵,关注未来”为服务宗旨,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目的,针对少年犯、被害青少年等急需社会救助和关爱的对象,启动“护苗行动”,派出心理咨询师作为“合适成年人”或“心理辅导员”参与法院的审判工作。
民革桂林市委只是合作的单位之一。5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灵川县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为零。
“我们庭的干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教学点沙盘’一直留在我们庭,康法官退休后,我会接下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庭法官李华说。
“做了很多年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一直都很热爱法官这个职业,我就是想多做点事,把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同事们。”今年即将退休的康艳堃,丝毫没有影响工作,每天正常上下班,到教学点上课也没落下过一次。
“热爱法官职业”是康艳堃贴给自己的“标签”。
“康法官做事开拓创新,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孩子谋划切实可行的预防犯罪方案,走自己的路,做灵川法院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郑伍科,一位与康艳堃一起共事多年的法官,他说,康法官一直有胃病,女儿不在身边,家公瘫痪在床,从康艳堃身上,他看到了一名法官应该如何热爱自己的职业。
在李华眼中,康艳堃工作勤勤恳恳,为人诚实守信,生活廉洁自律。“她身上的很多优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
2004年,灵川法院创建了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李华正在努力,希望继承和发扬本庭的传统,保持当前的荣誉,争创全国的先进。
“康法官的业务能力强,关心青少年这个弱势群体,多年来经常为了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和真实情况,深入实地考察,了解少年犯的性格特点和案件背后的故事,切实为孩子们解决问题。”灵川法院院长石玉碧说,正是这样,让康艳堃成为了孩子们信赖的好法官。
“我平时有空就学习中医和养生,中医讲究的是心态,心态好做什么都有激情。法官的工作压力大,就需要我们学会调整心态,改变生活的态度。体道、悟道,最后才能得道!”康艳堃打算退休后深入学习中医理论,常回单位给同事讲讲如何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她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