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执行工作则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灵川县人民法院抓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不断压缩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五重保障全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截至12月12日,灵川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482件,执结2313件,结案率93.1%,执行到位案款6437.17万元。
一是改革执行模式,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成立快执组、简案组、繁案组、外勤组、内勤组和拍卖组,将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转移分配到各组由专人负责处理,让法官集中主要精力办理核心事务,充分挖掘、提升执行效率。强化规范监督,严格执行“一案一帐号”管理,成立财产保全中心,整合诉前、诉中、执行前的财产保全业务,为案件的顺利审理及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巩固综治格局,充分发挥专群合力。联合成立灵川县执行指挥中心,开通不动产查询专线,深化执行联动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借力政府推进重大案件执行。与县政法委联合下发《关于将人民法院执行有关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搭建“法院-综治办-镇-村-网格员”五级联动共享信息平台,建立网格员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和网格员奖励激励机制,发挥网格员熟悉民情的优势,将查人找物嵌入到网格员工作中,有效解决“人难找、财产难寻、文书难送”等问题,“网格法官”加入村委所在的网格联络群,日常解答群众法律问题,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巡回审判、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等,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信息上下沟通全域覆盖。
三是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失信被执行人。强化执行强制措施运用,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保持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高压执行态势。全年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78人、限制高消费1790人、罚款3件58万元、发出《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6份、拘留7人、移送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2人,强力高效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3月发出广西首份《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督促被执行人当场达成和解协议,获当事人一致好评。
四是利用新媒体优势,借力舆论助力执行。在院官方“微信+抖音+微博”开设“失信曝光台”、“执行悬赏”等栏目,并通过“网格+司法联动”平台传送到最基层。今年共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4人,被桂林政法微信公众号等多方转载,抖音小视频平均获赞400枚,平均点击率超7万,倒逼13名失信被执行人到法院主动要求履行义务,铁腕整治“老赖”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同时,加大对执行不能案件原因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客观、正确地认识执行难,增强防范意识,正确对待和有效避免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积极营造理解和支持执行工作的良好外部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树立执行权威、增强司法公信力。
五是关注弱势群体,救助彰显司法温度。灵川县人民法院积极调整司法救助工作思路,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服务”,对执行案件中得不到补偿的陷入困境的受害人,主动宣讲政策,引导申请办理司法救助,解民生之忧、疏民生之困。全年向45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9.5万元,司法救助案件数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