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用“如我在诉”理念厚植司法为民的根基
“人民法院大讲堂”第一课有感
作者:钟曼思  发布时间:2024-03-22 16:20:44 打印 字号: | |

2024年的“人民法院大讲堂”第一课上,张军院长多次提到人民法官办案要提高“如我在诉”的意识,把依法办事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体现出来,厚植司法为民的根基。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新入额的法官,通过张军院长的授课,我对“如我在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清晰地理解支撑我们做好司法审判工作的是情怀,是初心,是使命,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审判岗位,用我之微光,点亮万家灯火。

“如我在诉”要求我们要自觉在司法办案中坚持能动司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党的旗帜为指引,在司法审判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既要体现人民群众期盼的公平正义,也要体现司法融入社会治理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功能。正如张军院长所说“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根基在于民心,我们判的是公道,守的是民心”。

“如我在诉”要求我们注重提高司法能力,不仅要提高审判执行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社会法治意识的引导能力和舆情处置能力。张军院长强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公平正义的感受主体。结合最新发生的社会法治案件,我们不仅要在案件办理中准确把握法律依据的运用,还要深入思考和分析信息时代社会舆论的多重性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因素。如何在司法案件中体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考验着新时代每一位裁判者的司法能力水平。

“如我在诉”要求我们加强诉源治理。诉源治理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对社会新需求的回应,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多面性思考的课题。张军院长在课堂上为我们寻求答案给出了明确的路径。一要把调解工作向前延伸,做到抓早抓小。要把“枫桥经验”落实到司法工作中,用调解的春风,润化群众的矛盾。提高对有苗头性的事件的敏锐感,做好调解工作,避免冲突加剧。二要抓实抓细释法说理工作。每一份裁判既要解“法结”,又要解“心结”。以“如我在诉”的裁判意识,对我们所办理的案件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把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换成老百姓听得懂,能接受的家常语言,把当事人的心气捋顺,心结解开,用乡音乡情把法律的道理讲通,让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三要以司法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充分运用法答网、案件库等大数据信息手段,发挥指导性案件的效能,确保案件同类同判,不同类的及时研判。让老百姓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法治讯息和相关案例,对诉讼的裁判方向有充分的心理预期。

“如我在诉”要求我们锻造狠抓落实的能力。工作不仅要抓落实,还要抓落实到位,落实准确。没有质量的裁判文书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纠纷,甚至可能加剧矛盾。案件办理质量优先,兼顾效率,进而达到质量和效率的有机统一。强化责任担当,有信必复,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来解决,不能怕担责,相互推诿扯皮。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提质增效,久久为功。我们法院人要用司法为民的情怀去书写人间的公平正义,以初心使命的坚定去实现“天下无争”的梦想。


 
责任编辑:秦学